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17的博文

十八丁 Kuala Sepetang #4

          我终于第一次真正地游玩了一次太平。          太平与我的缘分一直都是非常奇妙的。在我实习以前,我前前后后总共来了太平三次吧。第一次是正逢卫塞节。我那来自太平的同学便邀请我和另外一个中文系的朋友,一同前去太平参与那里的卫塞节庆典。第二次,是为了功课需要。那也是我第一次与十八丁结下缘分。第三次,是因为我要出席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研讨会。来了三次,三次都只能走马看花地游过一次,没办法慢下脚步好好地玩。没想到,我第一次游玩太平,反而是在我来这里实习的时候。这也是托来自台湾清华大学的朋友的福。 说到太平,怎么可能不去看一看太平湖呢?而我们太平之旅的第一站便是太平湖。这太平湖是旧时采锡矿留下来的废矿坑所形成的湖,在英殖民时期甚至是英国人的休闲去处。在 1962 年时,华联中学的师生以一文一诗一图一画为太平湖立下太平湖八景。这八景分别是皇岗听猿、碧水红莲、曲桥待月、春岛幽情、竹韵琴音、平塘独钓、翠臂擒波及铁骑寻芳。 皇岗听猿是指湖中小岛的树林里栖息着的猴子。当你在树下时,偶尔可以听到他们从一棵树跳去另一棵树,也可以听到他们呼唤着自己的同伴。碧水红莲便是太平湖旁的一个莲花池,只可惜我们来的时候莲花都似乎枯死,只有碧水没有红莲。春岛幽情和铁骑寻芳是因为早期太平湖作为情侣的拍拖胜地。他们会骑着脚踏车去找自己的心上人,之后便在太平湖里拍拖。还有好多景点,我就不一一叙述了。 在这八景之中,最深得我心的便是翠臂擒波。 翠臂擒波说的是围绕着太平湖的马路边一排排的雨树。雨树的叶子在下雨前会合拢起来,因此名叫雨树。而它的马来文名字叫 Pokok Lima ,据说是因为下午 5 点后它的叶子也会合拢起来。路边的雨树为什么会被称为翠臂擒波呢?其实只要看到它的瞬间就会了解了。马路的两旁都种着雨树,然而它们的树枝都很有默契地向着太平湖生长。尤其是马路对岸的雨树,它们的树枝原先是向上生长,但是当它们过了马路后却开始慢慢往下,形成了一个弧度,将马路改造成了顶部带着绿色斑点的隧道。树枝一直延伸,直到在湖面之上,甚至有的树枝距离湖面只有几公分。这些树枝,看起来就好像一双双翠绿的手臂,要把湖里的水波捞起来。翠臂擒波这名字可谓是名符其实。 我站在路边,看了看四周,发现有一棵雨树的树枝长得较低,似乎只要找到一个地方让我借个力,便能爬上树枝。我走了过去,却也是十分巧合,就在

十八丁 Kuala Sepetang #3

        好久没有好好地记录我在这里的生活了。自从上次开斋节休假后,体内的惰性又渐渐滋生,让我一直提不起劲去开个文档。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三个星期。现在也是时候好好回顾并记录一番了。          先来说说开斋节那个星期发生了些什么吧。 开斋节的那个周末是我在十八丁的第一个周末。开斋节时,办公室休假一个星期,而我也可算是随着一起休假。原本想要趁着假期回家,无奈 佳节期间一票难求,我只能继续待在这个小渔村里。 这段时间的十八丁比平时更为热闹,因为十八丁这小小的渔村在马来西亚却是小有名气的生态旅游景点,以红树林闻名。红树林孕育了大量不同物种的生物,形成了一个自己独特的生态。这些生态资源,成了十八丁发展为生态旅游景点的资产。 自从星期五,这里的人潮便开始增多,到了星期六更是达到了巅峰。走在大街上,到处可见来自各地的游客。不只是十八丁的主要街道,就连我工作的那间位于过港小渔村边缘的社区图书馆,也偶尔有人来参观。有时候刚刚睡醒,睡眼惺忪、头发蓬乱地走下去,突然惊觉有人正在楼下参观,令我有些难为情。         要说起这假期我都在干些什么,还真是没干什么,每日尽是耍废。每日一睡醒就无所事事,也不知道要做什么。为了不让自己太无聊,我便照旧进行工作日时的行程。早上睡醒洗漱后就去吃早餐,然后待在办公室里(上司打了一串办公室钥匙给我);或看书,或玩游戏,或看看电影。就这样到了下午,就回到图书馆,继续整理图书馆,直到晚餐时间。吃过晚餐,又回到办公室继续颓废。就这样日复一日。         直到某一天的傍晚时分,我准备回去图书馆的时候,走上了那条天桥。走到了天桥的顶端时,我一如既往地看向桥外。太阳开始落下,却又尚未夕阳时分。此时的阳光不似早上的阳光清澈,没有下午的金黄色,更没有黄昏的那种橙黄色。此时的阳光,是淡淡的灰白色。         我下了桥,骑着脚车走在那条即使只是摩托车迎面而来也要让到一旁的小径上。这里的地面都湿了,上面泛着水光。奇怪了,我记得今天没有下雨啊?再往前骑,看见几个村民拿着扫把和水管,在清洗家门前的小路。水光一片,竟延伸到了屋子里。今天是什么特别的大日子吗?为什么突然大扫除?带着疑惑,我又慢慢往前走。一路上都是这样的光景。一直回到了图书馆,我发现图书馆的地板也是湿的。屋主赤着脚,提着水桶和拖把从里面走了出来。我逮着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