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15的博文

杂言杂语

         “我的名字叫吴启航,今年、明年、后年、大后年,永远都是 10 岁。我的兴趣是吃饭睡觉打东东。”这个开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每个人迈入小学,学会许许多多不一样生字,学会了用各种生字构成一个个的词,学会了用所构成的词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最后便是学着将一个又一个的句子连接起来,最后成为一篇文章。学会写文章后,写的第一篇文章题目大概都是《我的自述》。 记得那时年纪还小,当老师第一次在班上让我们写作文,题目为《我的自述》时,笨笨的我不知道《我的自述》到底是要写什么。自述是什么?是一种我还没吃过的食物吗?还是一种很好玩的玩具?经过老师再三解释,笨笨的我终于懂了,原来是要写关于自己的事。于是我就开始写了。我的名字,我的年龄,我的生日,我就读的学校和班级,我最好的朋友,我喜欢吃的食物,我喜欢的颜色……一一地列了出来。都以最基本最简单的句子,毫无修饰,更谈不上修辞。             后来,年纪越来越大,学会写越来越多种不一样体裁的文章。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等。那时候还是一样笨笨的我,看着这么多种文体,只看得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分辨,只是坚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一直都是我手写我口,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并没有特别去构思内容,只是拟个大概;当然更没有去做些什么“组织文章结构”听起来很专业很深奥的事情。 学会的体裁越来越多,写的文章题目范围自然是越来越广,也越来越艰深。最记得的,便是在中五考试时写过的一篇文章,题目为“爱,无所不在”。看似煽情的题目,来到了我的手里……哼,我管你的!照惯例,我随便拟了几个内容大题,就开始着笔写啊写。写完之后,算了算字数,一如既往在突破 1000 (后来想起,我很好奇当时那些算字数是要来干嘛的,反正字数长短与文章好坏一点关系都没有)。读了一遍,才发现我又写了篇看起来既像抒情又似议论的文章(后来上了大学才知道,这叫杂文)。         上了大学,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我的第一选择——马大语言学系中文专业。我们有一门语文技能课,学习内容中也有写作。第一个学期,我们学的是写叙述文。老师提供了我们很多的叙述文写作技巧,我也照着老师所传授的写作技巧开始写叙述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写到最后,还是变成了杂文(怪邪门的)。到了第二学期的语文技能,我们开始学习写议论文。还是一样,写着写着,就变成了杂文。对于此事,我深感无奈。

路边赏花

路口的那几棵树开花了。 这是我今早例行徒步去上课时偶然发现的。路口的那几棵长在斜坡上的树,葱绿的树叶中夹杂了一些红红的花朵,也有几棵开着黄色的花朵。一大片的绿色中,夹杂着些许的鲜艳的红色和黄色,真好看。 停下了脚步。隔了一条大马路,我看着那几棵树上的花朵。对于植物没什么研究,分不出那究竟是什么品种的树,也未曾想过原来那棵树会开花,当然更不可能知道那朵花叫什么名。专心地看着那些花朵,对于自己的“新发现”感到十分新奇。 总是这样。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发现到漂亮有趣的事物,总不免逗留下来,好好地赏玩一番。有人说我无聊,我反驳:“我不是无聊,只是那些东西真的很有趣。你不觉得吗?”有人说我幼稚、长不大,我笑笑:“我不是幼稚,也不是长不大。我只是学习让自己快乐。” 一直都觉得,人必须要懂得放大自己平时所接触到的美好事物。一个新奇的事物,足以让我快乐一整个早上;一顿很好吃的晚餐,整个夜晚都可以保持着快乐的心情。一直都是这样,放大着我所接触到的,美好的事物。懂得放大美好的人,或许会被当成傻子,但我知道,至少他们是快乐的。所以我很快乐。 微风吹过,一夜风雨留下的丝丝寒意飘上我的右脸;阳光洒下,早晨旭日带来的暖暖煦意盖在我的左脸。我仿佛成了童话故事中,被太阳与北风用于较量各自能力的那个路人。但是我想故事里的路人没我这般幸运。因为此刻的微风与朝阳,不是在较量着能力,而是爱。微风用它的凉来爱人,朝阳的爱则展现在它的暖;双方同时以各自的方式爱着我。 兀自地沉醉在这番情境之下。背后有个人快步走过。我转过头,看了看那个人。带着耳机低着头,踏着快速的脚步,渐渐远去。大概也是去上课的吧?我看着他逐渐变小的背影。走得这么匆忙,头也不抬一下。 可惜了树上的那些花朵。 *本文写于今年不知哪月哪日,写好后却一直收在电脑内 养病毒。最近过忙,加上浏览器有问题,并没有如预设般在开启时一并打开部落格的网页,所以一不小心就忘了部落格的事。今天不知道是不是浏览器开始接受治疗,打开浏览器时也打开了部落格的网页。仔细一看,赫然发现我已经一个月没有写了。但是目前还是没什么时间写,所以就拿这篇出来应急一下。养文千日用在今时啊哈哈哈哈哈~

深夜隨筆

凌晨十二點。 房裡只剩我一人。兩位室友,一位住在附近,自然是已經回家了;另外一位在幾天前早已不只所蹤。我坐在電腦前,看著熒幕上密密麻麻的符號,一個字母一個字母開始上下浮動。詞開始自我分解,變成了一個一個的字母;句子隨著詞的分崩離析,也變得不再是句子。我揉了揉眼睛。詞還是詞,句子當然也還是句子。一切都只是眼睛過於疲勞產生的幻覺嗎? 放下工作,我站了起來,走向窗邊。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冰冷的空氣自鼻腔進入氣管,再由氣管進入到了肺部。一股冰涼的感覺自胸口湧上腦袋,頓時覺得思緒清晰不少。下午的那一場大雨,把圍繞多日的煙霾洗去了大半。總算呼吸到清潔的空氣了。看著窗外,濕濕的馬路,把路燈打下來的光反射上來,顯得一片橙紅。 把電腦闔上。我想,是時候讓自己放輕鬆了。我離開書桌打開了房門,走了出去。             我緩緩地走在路上,看著周圍黑漆漆的大樹樹影,大口大口地呼吸著雨後的空氣。雖然已是深夜,但是我仍能看到大樹翠綠的樹葉,看到大樹堅固的樹幹。橙黃色的路燈,打在我的身上,在冷涼的夜晚中為我提供了一絲絲的溫度。 九月開學至今,常常都是早出晚歸。從第一週起,便過著早上八點踏出房門,晚上十一、二點才能再打開房門的生活,甚至有幾天是在凌晨兩三點甚至是四點才回到房間。 習慣了悠閒生活的我,第一次體會到了繁忙的感覺。不是沒想過,何不借這個機會來改變一下自己那老是悠哉悠哉的性格。於是我開始努力學習如何去領導一個小組,我開始學習各種行政事務;我也開始學習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兼顧活動與學業。我開始每天早上出門,深夜回房;中間偶有空檔,不是回房休息,而是坐在圖書館里,沉溺在成堆的書中,為自己的課業做準備。緊湊的時間表,讓我走路的步伐不自覺地慢慢加快。 天生的學習力緩慢,再加上我比別人還要遲接觸到這種行政工作,讓我在各個方面做得不甚完美,甚至可以說是充滿了瑕疵。我試著盡力去改善,但是粗心、迷糊的性格,讓我不僅沒有變得更好,反而在越來越多事物迎面而來的時候錯誤百出。學長姐們的苛責,我了解那都是為我好。但是越來越多的苛責出現,讓我不禁懷疑,我是否無法勝任這些工作。 我開始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沉鬱的感覺。我開始覺得煩躁、覺得乏悶。我甚至想過,可不可以把這些東西統統拋在腦後,一走了之。但我知道我不能這麼做。因為做人必須要有責任感,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很堅持的。於是我咬牙硬撐

外出见思 四则

(一) 毫无预警,宿舍的网络大罢工。原本无所事事,只能靠着上网排遣乏闷的我,此时更是穷极无聊。看了看电脑荧幕右下方的时钟,也快到午餐时间了。伸了个懒腰从椅子上起来,换了身衣服,背起书包,提了水壶,出门,找个地方来“避难”。 征服了层层阶梯,穿过了语言学院,来到了禁闭的通往外面的大门前。我熟练地走上大门旁的小径。这条小径是去年我朋友告诉我的。每当周末或是公共假期,大门禁闭无法通行时,大家便开始练习翻山越岭,宛如古代大侠在使轻功。翻过了小径,便离开了马大的校园。藉着大树的树荫避开毒辣的太阳,缓缓地走下倾斜十分的斜坡。前方尘土飞扬,工人们正在修补马路。 (二) 来到了大马路旁,一如既往的车水马龙,一如既往的乌烟瘴气。已经在这里一年了,还是没办法喜欢上这个大都市。虽然繁华,虽然鼎盛,但是无论如何仍然偏好郊外的悠闲。 站在大马路旁的巴士站,车子一辆接着一辆从我眼前呼啸而过。望进车窗,每个人神情严肃,似乎有着很多烦恼。曾经和友人论及此事,每每到最后,都不乏一句“没办法,这里是大都市。”骨子里的叛逆,让我决定挑战这个都市。当别人都加快脚步,我便放缓自己的节奏;当别人每天为了许多事忙得无暇顾及周遭,我便暂时放下工作出外散步,赏花望月。 于是,我格格不入;于是,我是怪人;于是,我形单影只。但我不困扰,我不难过;我只是想过我要的生活,我只是不想变成活生生的机器人。任你说我性格乖僻,任你说我思想古怪,我不在乎;我知道这样的我是快乐的,是没烦恼的,是自由的。足矣。 (三) 上了巴士,巴士司机熟练地行驶在这条每日需走上数十甚至数百遍的路线上;司机脸上布满了为生活奔波的疲劳。日复一日的生活,大概已经厌倦,或许可以说是麻木了。我看着窗外,由远至近的高楼大厦层层相叠;太阳照在高楼的表面,反射出钢铁的灰色。似黑而白的灰色,充斥在大都市的每一个角落,已然成为了代表着大都市的颜色,连带着都市人们的生活也染灰了。 这不应该是生活的颜色。生活的颜色,应该要有热情的红色、愉悦的橙色、生命力的绿色、平静的蓝色,以及更多各种各样的美丽的色彩;而不是单纯只有沉闷的灰色。那不是生活。 (四) 坐在知名连锁茶店里,我翻阅着最近正在阅读的小说。不时地抬起头来,看着客人进进出出。坐在右手边的那对情侣,女人滔滔不绝地说着自己朋友的事情,男人看着电脑,不时地给与回应,但眼睛

游戏有感

第一学年就这样“咻”的一声告一段落了。在迈入第二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前,夹着两个月的假日。慢慢假日无聊至极,于是找了一款游戏来玩。 这款游戏是一款战争题材的游戏。但有别于一般的战争游戏,在这款游戏里,你所扮演的再不是提着枪弹,在战场上四处游走杀敌的大兵;你将扮演的,会是住在战区中,每天提心吊胆,一心一意只为求存的生存者。 在游戏中,生存者们必须以各种方式取得生存必须的资源,如食物、水源、药品等。玩家可以透过前往避难所临近地区搜索资源,或是与交易商以物易物,取得自己当下所需的物品。除此之外,在游戏内还会不定时发生各种突发事件,例如前来乞讨的小孩、寻求帮助的邻居、冬天气温下降及深夜时刻企图掠夺的匪徒等。在种种的困难之下,玩家必须想尽办法生存直到战争结束(原始设定为游戏内 45 日)。 玩着这款游戏,我虽不是身在其中,但是透过荧幕以及滑鼠,我却能够感受到这些生存者们求存的那份艰辛。每天必须要为自己的食物而烦恼,为了节省仅剩的少许食物,两天只能吃一餐;为了取得洁净的饮水,必须自己动手制作过滤器以取得干净水源;前去某些地区搜寻生存资源会遇到持械匪徒,为了自卫被迫杀人;夜晚必须有人看守家园,以免遭到宵小;有时候逼不得已为了求存,竟然要背着自己良心去偷人家的资源。这种种的困难,令人看了为之心酸: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能够好好地活下来! 活下来,在和平无战事的国家是多么简单的事,简单到甚至可说是触手可及;但是在那些常年战乱的国家,活下来却是比登天还难。的确,比登天还难啊!要登天,只要站在外头,随时会有子弹、炸弹碎片飞过让你立马登天;但是要活下来,你却必须躲过枪林弹雨,还要维持自己的生存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谁敢说生存不比登天难? 在游戏中,玩家的生存时间初始设定为游戏中 45 日。但是这看似短短的 45 天,我玩起来时却是度日如年。每个昼夜的度过,只为生存者们的生活更增添多一份烦恼,有时甚至是好一大堆烦恼同时涌入。只是短短的 45 日,就已有如此多的烦恼,更何况是持续一两年甚至是十几二十年的战争呢?我无法想象,在那般环境下努力生存着的生存者所面临的艰辛,那艰辛可是常人所能接受?我无法想象。 国外常有战乱,无论是国家内战还是两国对战,无论以何名义,最后总是造成烽火连年。每一场战争,外界都只看到拿着枪到处杀敌的大兵们因为遭敌军埋伏造成严重伤亡,轻者皮肉损伤,重者永久伤

思想,贫乏?

             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我望着天花板,顾自胡思乱想。忽然熟悉的四个字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思想贫乏”。慢慢的,这四个字开始延伸出了越来越多的想法。         最初听说这四个字,是在某一月某一天的课堂上。犹记得,当时有几位同学在课堂前,正准备呈堂。呈堂的题目为《大学生,你为何不生气?》,题目效仿了龙应台的一篇文章《中国人,你为何不生气?》,内容则是讲述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学运的参与度越来越低,对于时事可说是冷感甚至无知。在其中,当同学讲述到现在大学生对于学运不积极的原因时,再次引用龙应台在另一篇文章《幼稚园大学》所提到的“思想贫乏”四字。             当时,在同学讲述“思想贫乏”四字时,个人虽不解此说法之原意,但是对于同学对此四字的说明觉得不甚认同。于是,在提问与讨论环节时,个人对此提出了质疑,甚至与同学进行了一场小型辩论。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何为思想?而同学所说的思想贫乏何解?独善其身不管世事的思想是否可算是思想?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请问我有此等思想,是否仍算是思想贫乏?当时同学不断提出论点将我的问题一一反驳。由于个人思想上的贫乏,在当时无法提出一个有力的论点反驳该同学。基于个人记忆不佳,对于当时同学所做出的理论,本人已近乎忘光,只记得当时被其中一位同学说我思想贫乏。 虽然事隔多日,但是我仍对此事耿耿于怀。我常常就在想,怎么样才算是思想贫乏?后来,在另一次的呈堂,其中一位当时呈堂的同学将为自己的文选作业进行呈堂,而或许是有心,该同学所选文章即为龙应台之《幼稚园大学》。因此,我藉此机会稍微用心钻研了一下龙应台在该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思想贫乏”究竟原意为何。而反复阅读了几遍,个人认为龙应台在该篇文章中所谓的“思想贫乏”乃是指台湾当时的大学生只是会死读书的读书机器,往往对于周遭所发生的事并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只会照单全收。             原来如此。原来龙应台和我同学口中的“思想贫乏”指的是对于事情缺乏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能对事情做出反省甚至是批判。简单来说,就是奴性,只会照单全收。但是虽然对于龙应台的“思想贫乏”更为了解了,我仍然十分不满于同学将“思想贫乏”作为现代大学生不积极于学运之原因。 个人认为,思想其实有很多种。批判性思想自然是一种思想,但是除了批判性思想,还有很多其他的思想。消极的思想、积极的思想;乐观

归乡

             “呼!终于考完试了!期待已久的假期啊!”他开心地笑着,已经紧绷多日的脸上终于看见了笑容。甚至在走出考场刚想要大笑庆祝时,竟然有一种似乎忘记该怎么笑的感觉。“你定机票了吗?终于可以回家了!哈哈!”                         期待已久的这一天终于到了。他带上行李,和朋友一同上了租借回来的车。一路上,车上一行人都难掩归乡的激动。大伙儿说着回到家乡后的计划,语气里夹着愉悦。两年了,一直忙着课业和考试的他一直无暇回家。今年好不容易终于能够回家了,教他怎么不振奋呢?经过一段车程,终于来到了机场。车子刚停下,全部人都急着下车。进入机场,办好了登机手续,他们找了个位置,静候登机通知。 好不容易,飞机终于到了。他拉着自己的行李,和朋友们往登机口走去。进到了机舱,在空姐的引导下各自都找到了位置。他的位置是个位于机舱中段,左边靠窗的位置。机长开始透过广播介绍自己,并教导紧急措施的使用方法,而空姐则在机舱内进行示范。过了一会儿,窗外的景色开始移动。随着飞机慢慢升起,陆地上的物体开始变得越来越渺小,最后都变成了玩具般的大小。白白的云朵开始从窗外缓缓飘过,偶尔还可以看到翱翔的飞鹰。几分钟后,连老鹰都消失于窗口底下了。 飞机进入轨道后逐渐稳定了下来。空姐从容地为各位客人送来了餐点。他看着饭盒里的椰浆饭,想起了妈妈煮的椰浆饭。记得以前每天放学后,家里总是会有好吃的食物摆在桌上。偶尔,妈妈还会煮他最爱吃的椰浆饭。那是他吃过最好吃的椰浆饭。香气扑鼻的饭,配上香辣的叄吧、炒香的花生、香脆的江鱼仔和清凉的黄瓜,令他永远吃不腻。         吃饱后,他无所事事地看着窗外。窗外偶尔飘过几片云朵,除此之外就是空荡荡的一片。看着看着,倦意缓缓地涌上来。打了个呵欠,他便沉沉地睡着了。梦里,浮现出爸爸心爱的老英雄。那是爸爸为了方便载送他上下学,和亲戚朋友左借右凑,好不容易凑足了一笔钱才买的二手国产车。后来,家里经济比较好了,父亲却舍不得卖掉这辆车换一辆比较新的车。“这辆车子虽然又老又破,可是还是可以用的。”他总是这么说的。             “轰!”从身后传来的巨响把他惊醒。睁开眼,感觉身体不断地摇晃。剧烈的晃动让他有些微的晕眩想吐。“是遇上了乱流吗?”心里不禁怀疑。但是,他仿佛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烟味。突然,机舱

闲聊轶事

             坐在车子上,握着手机。电话荧幕显示着社交网络的信息应用程序。漫长又乏闷的运货路线中,都是依靠这个和人聊天解闷。             清脆的一声“叮”,熟练地划开密码解锁手机。 “话说群组里面的人的华文程度好像都很好啊。写出来的东西在我看来都好像华文作文一样。”他说的群组,我想指的是华文学会旗下其中一个活动的筹委群组吧。这也难怪,毕竟他刚加入我们。 “你没参与到我们那时候的讨论营,难怪你不知道。”我一面回忆着当时的情景,手指一面轻快飞舞。“怎么?要当执委还得要经过华文考试吗?”他不解道。“你知道这一届的华文学会执委中,有两个中文系,两个汉语语言学系吗?那几天开会的时候大家都不断地在纠正言辞,到最后说句话都得要左思右想谨慎选词啊。你说经过这五天的地狱式补习,华文能力能不好吗?” “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毕业后我的华文能力退步了好多。现在华文对我而言,已经近乎外星语一般了。”他从那里发来了一条信息。“不过,想问一下,中文系和汉语语言学系之间有何不同啊?”我会心一笑,一个不知重复回答了几次的老问题啊。 “中文系隶属于文学院,汉语语言学系则是在语言学院。中文系主要修读文学、哲学以及社会学,而汉语语言学系主要学的是语言学,例如语音、词类、句法,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语言的运用。” “我的天啊,听了都觉得好困难哦。真不知道以前中学时报考华文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过了几秒,另一封信息发来。“其实当时我们学校曾经因为人数不够导致华文课差点就开不成,没办法报考华文了。” “你那边那么少华人吗?”我有点惊讶。 “是啊,和我同年的三百多位同学中,只有 12 位华裔学生。而校方规定要 15 位学生才能开办华文课。而我有些朋友还不想报考华文。所以其实中学时还能报考华文是很幸运的。” 看到这,我心里有点不悦。每每遇到这样的事件,我总是会有些感触。“真是不了解为什么就是会有华裔学生不要报考中文?明明就不是完全不通晓中文,为什么不要报考呢?自己的文化自己都不去捍卫不去珍惜,那是要等谁来呢?” “没办法啊,因为华文太难拿 A 了。”他说了一句最耳熟能详的拒绝报考华文的原因。 “更何况华人总是有那怕输的心态。” 这些华裔生不报考华文,都是以华文考试很难、自己华文能力不高无法应付等为理由。但其实说穿了,就是害怕。害怕自己的华文一科没办法在

一个人·出走

             今天,一个人出走的日子。 毫无缘由,毫无预期,毫无计划。上完课后,回到房间,把还没足够的睡眠好好地补了个够。一睡醒,不知哪来的冲动,洗了个澡,换了身衣服,钱包钥匙手机都带走,跑去巴士站赶上下一趟巴士,开始了一个人的,算是小小的旅行吧。 来到了附近的一家购物广场。先去里面一家还没去过的餐厅,吃了自己没有尝过的牛排。第一次吃牛排,就很大胆地要了个半熟的。一刀切下,看着那点点的血水流出,再与酱汁融合起来。好吧,我承认我有点后悔自己那无来由的胆识。但不能浪费啊,就姑且一试吧。其实味道还不赖。吃完了午餐,一边走一边看着商场里人来人往。忽然心血来潮,上了三楼,买了张戏票,是关于间谍的电影,就走进了戏院里。虽然也只是听朋友提起过这部戏,但不知道剧情如何呢?果然并没有让我失望,甚至还让我觉得惊喜。因为片名很间谍片;海报上的主角是动作明星,摆着帅气十足的姿势。但其实海报上的明星只是剧中的配角,主角另有他人;而这部片其实是以间谍为主体的,喜剧片。好吧,挺有创意的。 电影结束了、散场了;人群纷纷起身,鱼贯地离开了电影院。走出了电影院,我买了一杯饮料,一边走一边看着周围的人们。 距离上一次像这样自己一个人出走,不知道多久了。或许有半年了吧?期间虽然有好几次自己出去,但都只是为了购买日常用品,并没有好好地去享受在外的乐趣。请原谅我就是如此任性。总是喜欢一个人,无缘无故就出走。以一句现代流行语来说,就是所谓的“ bojio ”。对,我就是那么的任性,我就是喜欢“ bojio ”,我就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出走。但没办法,那是我的个性。 我是个很奇怪的人。不喜欢寂寞,但是又喜欢自己一个人到处走。心里有一种想法,总认为一个人出走,或许反而比一群人一起出去玩还来得不寂寞。很矛盾的观点,但是又觉得不无道理。如果一群人一起出外游玩,但是那群人却不是知心好友,或根本不是你想要交心的,那跟着他们,人再多,心里却还是孤单的,甚至会因为更多人,使得心理的孤单被放大了。何必呢? 一个人出走吧。想去哪就去哪。与其跟着人群去所谓的“目的地”,还不如自己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到处闲晃。或许在这闲晃的路途中,你会遇到新的人、新的地点或是新的事物。这些与平时所接触不同的人事物,绝对会让你发现,其实这世界并不如此乏闷。没有遇到新的事物?也没关系,因为我相信在不同的时间,即使在相同的地

人权女权之我见

最近为了课业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梁启超的《人权与女权》。这是梁启超在 1922 年于南京女子师范学院所发表的。内容大致关于梁启超对于当时女权运动的见解。 人权和女权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事情。读这篇文章时可大略看出当时人权与女权运动的情况;而再反观现代的人权与女权运动的现况,我们不难发现其实人权运动尚未达到真正的成功。             为何说人权运动未真正成功呢?我认为人权运动真正的成功,必须是要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享有真正的平等权。但是纵观现今世界各国的情况,却还是可以发现有许多不公等的对待。在人权一事上,通常先进国如美国、英国、法国等都比较少面临人权不公的事件;而发生人权不公时间的国家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举例来说,最近闹得十分火红的罗兴亚难民事件,便是其中一个人权不公所导致的事件。罗兴亚人由于宗教差异而被缅甸剥夺国籍甚至驱逐境外,这是对于人权的一大不尊重。         人权运动尚且无法得到真正的胜利,更何况是女权运动?女权至今为止,仍然处于十分稚嫩的时期。女权运动的发展比起人权运动,可说是十分缓慢兼不全面的。而女性权利遭到打压最严重的,非中东国家莫属。我们不难发现在中东国家,女性被视为一种卑微的存在,于地位上与权力上是遭到严重的压迫的。中东的穆斯林女性被要求衣装紧密、甚至有些国家穆斯林女性必须蒙上全闭式面纱(连眼睛也遮着)。同样身为穆斯林,马来西亚的女性却不需要如此穿着。这其中可能包含着对于女性的打压。             不仅如此,时有听闻中东国家的少女无法接受教育。年纪轻轻就被迫要下嫁他人,而且是父母之言而非自由恋爱。而当少女下嫁他人后,夫家对于少女的待遇十分恶劣,甚至有些丈夫会时不时毒打自己的妻子。这种种事迹可看出中东女性在身份地位上的卑微。同为人类,却无法享有身为人类的权力。所以说,人权与女权运动其实尚未成功。             反观先进国女性,可以接受正统教育,甚至有许多女性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远比男生高出许多。接受完教育后,便能投身于自己所选择的事业里打拼。每当选举来临,女性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对于政治家的意见,并且以投票方式选择自己所喜好的政治家作为国家未来领导人。 但是女权运动却未因此而停止。她们仍然在进行着,并且对于所追求的事物越来越多。最新的女权运动,便是那争取解放乳头的运动了。女权人士认为女性的上半身不

无题

             玻璃门外,大雨朦胧。哗啦哗啦。习惯带雨伞的我,这次没带雨伞。 困在学校建设的, 24 小时全天候开放的学习空间。好多人。大家都和各自的朋友开心地畅谈着。忽然看到一个熟人,静静地坐在一旁。 你怎么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这里呢? 不静静坐着,还能干什么呢?他强颜欢笑。 那边不是有你的同学吗?怎么不和他们一起聊天?大家都在聊天,你一个人静静坐在这儿,挺奇怪的。 都习惯了。 习惯了? 是啊。 20 年了。不习惯的,都该习惯了。习惯了,我在人群中的不和谐。习惯了,我注定是突兀的存在。 小时候,别人都在开心地聊着天。自己却总是一个人坐在旁边、坐在角落,静静地,一语不发。 开口发表你的意见吧。总是这样鼓励自己,设法融入别人的交谈中。才刚开口,于我的声音就被所有不属于我的声音包围、撕扯、吞噬,消失殆尽。 没关系,或许是你的声量不够吧。 使劲拉开自己的喉咙,让更多的空气能够更顺利地从肺部流出,发出更大的声音。“那个……”简单的两个字,换来了短暂性的宁静。和更多异样的目光。“这小子干吗那么大声?”“说话那么大声真没礼貌。”“真是个奇怪的人。”虽然并没有亲耳听到,但我想他们大概都是这个意思吧?还是不说算了。“没事,真不好意思打断你们。”转身离去。后来就不太爱说话了。 该不会就这样不再说话了吧? 原本是这样打算的。但是进来了大学,遇见了她。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才重拾了让自己说话的信心。每天找她一起吃饭聊天聊得很愉快。 那很好啊。终于找到一个能与你聊天的人了。 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觉得。但是我错了。自以为她和我聊天很愉快,但其实只是我单方面的感受。或许是我太迟钝太笨了,到了最近才忽然发现,每次和她聊天,其实都只是我一个人主动在说,而她却只是笑,只是不断地笑。而她和别人聊天时,却会自己主动说些自己从没听过的故事。有时候,那些人甚至只是刚认识的人。 我默默无语,看着他。从眼眶里看到了不断扭动的我的倒影,和被折射出来的白光灯的光芒。 我现在清楚地知道,我注定是个突兀的存在。不管我怎么努力去和别人交涉,甚至是妥协、迁就,我终究是融不进这个世界的。 或许我本来就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手指着他桌上那本,关于外星人的书籍。他笑了笑,眯起来的眼睛两侧似乎有一滴水缓缓流下。 这是我从中三后第一次看到他流泪。是错觉吗?还是他真

祭树文

午觉醒来,坐在宿舍提供的那张最多只适合两个人使用,却被迫要三个人共享的桌子前。窗外传来了喀拉喀拉的声音。转过头看向窗外。看见一棵高耸的树,就在我的面前赫然倒下。喀拉喀拉的声音,原来是大树干坚硬的木质断裂所发出的声音。 我并不是个称职的爱树之人。看到有人胡乱折断树枝,我并不会大声呵斥那个人;看到有人在树上雕刻,我也不会前去制止。我只是单纯地喜欢树。喜欢树荫带来的阴凉,喜欢树叶免费赠送的氧气,喜欢树干散发出的属于木材的气味。我喜欢我家门前的那片小树林;我喜欢奶奶家对面的那片种满树的山,虽然已经被开发了,但至少曾经绿过 ( 或许我也该说我曾经喜欢过? ) ;我喜欢我的宿舍房间,因为房间的对面是一整片绿色的森林。 喀拉喀拉。 常常坐在房间里,思考着自己那烦人的作业该如何着手,苦坐在电脑前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电脑荧幕里的文档还是一样空白一片。习惯性的喝一大杯水,看向窗外那一片树林。 窗外的大树不断摇摆着,不知道是风的吹动,亦或是栖居在树林里的猴群在树林间玩乐跳动。刺眼的阳光打在树叶上,就被绿色的树叶吸收殆尽,以让大树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太阳的光被吸收了,却还是留下了温度,把树叶热出了一股,属于绿色的味道。或许这就是科学家说的芬多精吧。芬多精径自在空气中飘着,跑到了我的鼻腔内,飘到了我枯干了的大脑内。受到了芬多精的刺激,大脑似乎稍微活络了过来。虽然不能说是文思泉涌,但是脑子里会开始浮出一些字眼,字眼凑成了断句。把断句慢慢拼合、整理,总算是凑出了一点头绪,为作业开了个头。 喀拉喀拉。 忽然想起去年的雨天。那时候刚考完试。或许是长期紧绷吧?忽然松懈了下拉,心里不知怎么的,有种莫名的空虚感。独自坐在房间里,室友们都出去了。看着窗外的天空,乌云聚拢。我说过我是个喜欢淋雨的小孩(对不起,应该是老小孩了。)。所以我走下了楼。 来到了树林与宿舍楼之间,那块架设着几个晒衣架的小空地。雨水不断打在我脸上,打在树叶上。雨水打得树枝不断摇摆,树叶上的水珠把好不容易穿透乌云的微弱阳光折射了出来。树叶的摆动,使得折射出来的光看起来一闪一闪的,有点像坠落凡尘的星星。我拽了一片较低的树叶,再松手让它往上弹。拽啊拽,越拽越起劲。我开始与树叶和坠落的星星玩了起来。心情,不乱了,平复了,愉悦了。 喀拉喀拉。 但是这样的时光,似乎已经过去了。我想,以后我应该也只能说我

傻子论

        最近看了一部正在网络上闹得火红的视频。这视频一上传就得到了网民的注意和讨论。有人对这个视频进行抨击,也有人赞扬这个视频。这视频,就是柴静的《穹顶之下》。        柴静在这一个小时四十四分钟的演讲当中,利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各式各样的录影片段;时而严肃,时而诙谐,时而理性,时而感性,诉说着空气污染和雾霾的可怕。数据太复杂,我没听懂;录影片段太多,我也无法记清全部。但是整部视频下来,我看懂了一件事——人类中有这么一群不懂事的傻子,正做着不符合文明的事。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那群傻子,不懂得孰轻孰重,正为了一个虚幻且不实际的东西不断积极地破坏着我们美丽的地球。我说的这个东西,就是大家都苦苦追求的那一张张钞票。我知道,看到这里的人大概都会说:“你才傻了吧?钱怎么会是虚幻的呢?它明明就确确实实存在。而且钱怎么会不实际呢?”因此请容我为我这个在你们眼里近乎荒谬的言论稍做辩解。        我想大家小学时期都上过科学吧?忘了是几年级的第几课,我们学到关于生物的生存基本需求。植物生存的基本需求是阳光、水和空气;而人类和动物的基本生存需求是食物、水和空气。而这三样基本需求中,空气是最为重要的。根据研究指出,人类一旦没了食物,能够生存 7 天(但是世界目前人类挨饿记录最长的是挨饿 73 天后死亡);人类一旦没有补充水分,还能存活 3 天;但是人类若没了空气,就只能存活 1 分钟。 由此可见,在科学角度来说,钱并不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那为何钱会存在呢?这是因为人类最初以物物交易换取自己所需,但是由于物物交易无法达成等价交易,所以才会出现以钱作为单位的交易形式。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各式各样诱人的商品推出,导致人们对钱越来越看重。 或许看到这儿,各位看官们还是会说:“就算如此,但是钱作为交易单位,可以保证等价交易,避免不公平的发生;也可以保证人类保有一定的生产力而不至于怠惰,可以有效确保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金钱的存在是必要的。”是的,我不否认金钱的存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拥有其重要的角色与作用。但是如果地球被污染殆尽,到时候地球的环境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甚至是任何的生物生存,人类逐步走向灭亡。一个没有任何人类的地球,又怎么谈得上人类文明? 纵述之,人类文明是建立在大自然环境上的,因此维护大自然的重要性是凌驾于人类文明发展之上的。